找到相关内容15134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寒山诗的返程之旅及其在港台地区的传布与接受

    尤其是在诗学观与文学经典的价值标准方面更是与所谓的主流文学传统背道而驰。所以,在十八世纪之前,寒山诗在本土文化多元系统中的传布与接受就纯粹属民间行为,无论是收集、整理、刊刻、校注、品评、唱和、征引、拟作...

    胡安江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5591637.html
  • 马一浮国学观及其特色

    因现实主义即是势力主义,而理想主义乃理性主义也。所以要“审其所由”,就是行为要从理性出发,判断是非,不稍假借……宁可被人目为理想主义,不可一味承认现实,为势力所屈。尤其是在现在,吾国家民族才在被侵略中...

    龚鹏程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5791640.html
  • 解严后新兴台湾佛教教派的理念及其形成原因

    优婆夷都可以的,比丘律中的「二不定法」,就是女信徒对疑似犯戒的比丘行为加以检举,僧团所应采取的处置规制。难道女信徒可以「说比丘过」,比丘尼却反而不准?未免太压制比丘尼了!   还有,「百岁比丘尼得向新...

    杨惠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2291832.html
  • 讲如何修定慧

    入定越久。   错误的业处:人中、气感   你观呼吸时,不可观想将心抓住,安放在人中这个位置,这种行为叫做作意太甚。观呼吸时必须靠触觉,心专注呼吸在人中摩擦的感觉。千万不要没有摩擦的感觉,硬把心集中...论师把烦恼的解脱分为两大类,按照论典的说法,即见惑上的解脱,与思惑上的解脱。见惑是很多不正确的见解,使得我们不断地生死轮回。思惑是心理行为上的烦恼,有各种各样的贪、嗔、痴。   见惑与思惑是不一样的...

    致光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2391834.html
  • 池田知久:孔子的宗教批判

    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由此可知,对于“子路使门人为臣”这种违“礼”的行为** ,孔子认为是“欺天”的错误而加以批判。...

    池田知久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4091883.html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活动之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酌分为上、下两编。在传播理论中,一个被视为有效的传播行为,包括了几个要件:一、传播背景的了解;二、传播媒介及受众;三、传播活动的实际内容及活动。在上编里...

    粘凯蒂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110791948.html
  • 辽代兴宗耶律宗真与重熙佛教

    《辽史》兴宗奉佛一事即可作为明证。就兴宗“好名,喜变更,又溺浮屠法”的性格与爱好,选择“四月初八”佛诞日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肯定是必然的举措。因此,这一天北塔举行盛大的奉佛活动,以皇家的行为来做这件事...

    黄心川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55892093.html
  • 关于姓名文化的宗教审视

    都是以五行五格来命名的。那具体的命名法如何呢?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梁钊瑞生于2006年九月廿二日寅时、男   先天五行为:   丙(火)、己(土)、乙(木)、戊(土)   戍(土)、亥(水...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60092099.html
  • 冯学成:《中庸》说要第一讲

    了“王道”!客气点就是违反了王法。王法犯不得,这是大家都必须尊崇和遵守的社会公理和社会公德,它统率我们、规范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了这样的规范,社会才是社会,才能进入有序的状态否则大家都象自然界弱肉强食...

    冯学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60392108.html
  • 一本不该被冷落的著作——关于弘一法师和《韩握》三题

    合于佛教“悲天悯人”意旨的好事,如极力劝说宰相崔胤不要滥杀无辜宦官等等;也写到了诗人人闽之后蔬食布衣、结交僧侣、留连寺院,并创作过不少具有禅意和宣扬“护生”理念的诗篇等等。作者把以上这些行为提到佛教...

    徐正纶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02992389.html